原標題:絲路明珠“金”張掖
張掖濕地
山丹馬場
張掖鼓樓
臨澤紅棗
牛肉小飯
張掖丹霞地貌 (本版圖片均為資料圖)
文學作品中的張掖
“不看祁連山上雪,錯將張掖認江南?!蔽挥诤游髯呃戎胁康膹堃丛辉娙诉@樣贊譽。古為河西四郡之一的張掖郡,取“斷匈奴之臂,張中國之掖(腋)”之意。千百年來物阜民豐,故有“金張掖”美譽。
地處青藏高原向內蒙古高原過渡地帶的張掖,富集了冰川、雪山、森林、草原、河流、湖泊、丹霞、戈壁、峽谷等豐富壯美的自然景觀。而宜人的氣候,自然的景觀成為眾多旅游愛好者的首選之地。
在唐代,張掖文學詩詞更是絢麗多彩。著名詩人陳子昂、杜甫、李白、岑參,以及王維、溫庭筠、韋應物、李賀、馬云奇等,或親歷張掖,或思懷焉支,均有佳作留世。
陳子昂于武后垂拱年間奉旨巡視張掖,留下詩作多篇,《全唐詩》錄有《題居延古城贈喬十二知之》《居延海樹聞鶯同作》《度磧口山增喬補闕知至·王二無競》《觀玉篇》等數首。尤其是《還至張掖古城,聞東軍告捷,贈韋五虛己》一首,悲愴蒼涼,含意無窮。詩中說:寧知玉門道,翻作隴西行。北海朱旄落,東歸白露生??v橫未得意,寂寞寡相迎。負劍空嘆息,蒼茫登古城。
詩人岑參,在張掖的詩篇有《過焉支山寄杜位》《戲問花門酒家翁》和《送張獻心充副使歸河西雜句》等。大詩人李白和杜甫,也在《幽州胡馬客歌》和《留花門山堡》詩篇中,分別寫出“雖居焉支山,不覺朔雪寒”和“花門既須留,原野轉蕭瑟”的千古絕唱。
晚唐時,詞已出現。韋應物的《調笑令》,表明詞已由風月情懷擴大到了邊塞風光:“胡馬,胡馬,遠放焉支山下。跑沙跑雪獨嘶,東望西望路迷。迷路,迷路,邊草無窮日暮?!泵鑼懥搜芍侥榴R嘶鳴、草原廣闊的壯麗景色,是詩人熱愛祖國情感的充分表露。
張掖的黑河、高老莊、蓮花山、流沙河、弱水、通天河等地名,都多次出現在《西游記》中。
美景里的張掖
張掖地處青藏高原和蒙古高原交匯之處,坐擁祁連山、黑河濕地兩個國家自然保護區,境內祁連山水源涵養區、黑河綠洲、荒漠戈壁三大生態系統交錯銜接。
獨特的地理位置、氣候條件,讓張掖旅游天然地自帶濾鏡。在這片神奇的土地上,有中國最美之一的祁連山草原、張掖丹霞、黑河濕地、黑河峽谷和平山湖大峽谷;有水草豐茂的山丹馬場、保存最完整的漢明長城、歷史文化名山焉支山、駱駝城;有全國最大的室內泥塑臥佛張掖大佛、山丹坐佛;有與敦煌莫高窟同時代的馬蹄寺石窟群。
大佛寺、木塔、西來寺、鼓樓、大土塔、黑水國漢墓群……穿梭在文物古跡間,聆聽駝鈴聲聲,觸摸悠悠歲月滄桑,來一場跨越千年的對話。
音樂里的張掖
隋唐時張掖正式稱為甘州,因其甘俊山下有一眼甘泉而得名。唐初的甘州只是個邊塞小城,盛唐時期,甘州本地樂曲結合西域樂舞首創《甘州曲》。后來這首極具邊塞風格的樂曲被收錄進京都教坊司,改編后成為唐代著名系列音樂《甘州大曲》,傳誦后世的《八聲甘州》就是其中一篇。
除了舉國傳誦的《八聲甘州》,在張掖的大街小巷,還有流傳了千百年、韻味十足的甘州小調。從高亢流暢的打夯號子,到靈動活潑的秧歌社火曲,從老藝人拉的二胡,到年輕人彈的貝斯,在或喜或悲的日子里,甘州小調里傳唱著一代又一代人的鄉愁與渴望。
美食里的張掖
一方水土,育一方人。張掖是絲綢之路上一顆璀璨的明珠!塞北的粗獷,大漠的無垠,江南的柔情,在這片土地上展現得淋漓盡致。一代代人在這里繁衍生息,留下的飲食文化也如張掖人一樣。粗獷,豪爽。臊面、炒撥拉、雞肉燜卷子……這些美食,混合著濃濃的人情和煙火氣,是張掖人味蕾的主角,也是外地游客最愛品嘗的張掖味道!
搓魚面:搓魚面是張掖特有的一個美食,又叫“搓魚子”,外形兩頭細中間粗,像一條條小銀魚。在張掖,搓魚面可以由各種谷物制成。白面、蕎面、青稞,煮熟后和紅色的肉丁或胡蘿卜丁、白色的蔥段、綠色的菜葉、黃色的雞蛋花、黑色的木耳一起炒制,顏色非常漂亮;或者加上店家自己的鹵汁,就是一碗鮮辣酸咸皆可的搓魚面啦!
牛肉小飯:很多人都以為是飯,其實是一種面食,在當地也是很有名的美食早餐。制作過程也很講究,將面片切絲再切碎,成米粒大小,過水煮熟,配上牛肉湯、牛肉、粉皮和豆腐,入口牛肉嫩滑爽口,面丁疙瘩爽滑無比,口感絕佳。
臊面:臊面也是當地的傳統早餐。與牛肉面不同,面是手工薄搟細切,一般為菠菜面。形似韭葉,高湯加入胡椒粉和姜粉等調料后,湯汁微辣,再加入適量水淀粉,使湯達到一定的色度和濃度,最后加入炸豆腐片、蔥花等,吃起來平淡中帶著特別。
炒炮:炒炮是張掖一定要嘗的特色美食,名字聽上去就很豪放,因為外形似一節節爆竹而得名,說是炒,實際上是一種帶湯的面食,再加上時令蔬菜和秘制鹵肉混合炒制而成,香氣撲鼻,讓人無法抗拒。
炒撥拉:大火猛炒而成的炒撥拉,是張掖地區一道絕佳的特色美味。寒冷的冬天,幾個人圍坐火爐旁,看著燃燒的爐火將洗凈的肝、肚、腸子炒至嗞嗞冒油,再搭配蔥姜蒜洋蔥青椒,咸香麻辣,一邊炒著一邊吃?;齑钍澄锢?,藏著簡古、樸素的人情世道。
西北大菜:無菜不成席,說的就是它,它在張掖人的心里占有很重要的地位,通過長時間蒸過的豬肉,早已肥而不膩,入口則化。搭配著豬肉丸子的酥嫩,堪稱北方菜的經典。
手抓羊肉:它的吃法最能體現張掖人的豪爽,手拿著蘸上蒜蓉鹽水直接食用,羊肉的鮮嫩一點都沒流失。凡是大型聚會必有此菜品。好的羊肉,因時節、飼養場地及飼養方式的不同,所得羊肉的味道也會有差距。在張掖,甘州區三閘鎮紅沙窩的羊肉最為上品,肉質富有彈性而不膻,而肅南的羊肉鮮嫩肥美,讓人回味無窮。
(本版編輯綜合整理)
(甘肅日報)